2025年5月份,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聘请浙江泰杭律师事务所主任汪政为校首批产业教授。10月9日,应数字法学研究院邀请,汪政教授以《法律科技伦理》为主题,与法律专业硕士们开展了深入的交流。本次交流聚焦法律科技与法律伦理交叉领域,贴合研究生群体对前沿学术议题的探索需求,为在场研究生带来了一场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务价值的知识盛宴。数字法学研究院院长李庆峰教授主持。

汪政教授结合自身产业实践经验与学术研究视角,明确指出当前以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和虚拟现实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成为推动法律科技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该趋势正为律师行业带来知识管理系统、商业模式及社会治理模式的全方位范式变革。他强调,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业的当下,法律科技已不再是游离于法律服务之外的辅助元素,而是深度融入法律服务全流程的关键生产要素,这一认知也引发了研究生们对“法律+科技”融合发展的深入思考。
汪政教授从对法律职业的挑战、法律科技伦理的构建、法律科技伦理的治理与监督、法律大数据伦理、法律人工智能伦理五个关键方面,全面阐述法律职业人员和法律科技人员在法律职业活动中研发、部署和使用法律科技时应遵循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解决“应该是什么”“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做”等法律科技伦理的核心议题。

针对法律科技的角色演进,汪政教授进一步分析:其已从最初仅用于提升效率的技术工具,逐步升级为推动律师行业创新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这一转变不仅重塑了法律服务的底层逻辑,更为律师职业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力。而对研究生群体尤为关注的“职业发展与行业趋势”话题,他指出律师职业的现代化与数智化转型已成为必然方向,分享了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律师数智化转型三步走”策略:管理信息化、业务数字化、服务智能化,并与同学们分享了他主导研发的法律实务AI助手THGPT。

此次汪政教授在法学院研究生课堂的《法律科技伦理》交流,既为研究生搭建了“学术理论对接行业实践”的桥梁,也为他们洞察法律科技发展趋势、规划职业方向提供了宝贵启发。同时,“产业教授进课堂”的形式,也进一步丰富了法学院研究生培养的教学场景,对推动法律学科与科技领域的交叉融合、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图文:何雨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