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6日,中国社会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西南财经大学盛大开幕。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艺数法学院数字人文研究院、社会学系,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工作学院,济南大学政法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数智时代社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论坛顺利召开。
开幕致辞
7月5日下午,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党委书记戴兆骏为论坛开幕致辞。他首先向远道而来的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详细介绍了论坛的筹备情况,简要介绍南邮办学历史和学院社会学学科建设情况,强调论坛搭建了跨学科交流平台,汇聚各界专家探讨数智技术驱动的社会结构变革,对引导数智时代社会健康转型意义深远。
论坛议程(一)
7月5日下午的论坛分为两个单元,分别由南邮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刘晓峰教授、济南大学政法学院院长高功敬教授主持。专家学者们围绕“数智技术对社会系统的影响”展开深度探讨。
我院李庆真教授及其研究生王紫涵以“城乡融合创新模式中的要素流动与互构关系研究”为题进行主题汇报,发言以浙江先行示范区为例介绍了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产业资本、人口人才、土地空间、公共服务等要素流动及关系,并给出相应机制与创新模式。
南邮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周晶晶副教授分享了“数字意识、代际关系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实证研究,指出数字意识对于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实际意义。其他学者也分别从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多方面影响、数智素养对老年服务研究的影响,以及老年数智生活的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我院社管专业研究生郭天娇分享了基于元分析并以“信任”为核心,构建自动驾驶信任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为今后自动驾驶技术的设计与开发指明了重点优化方向。
点评环节
在点评环节,济南大学政法学院院长高功敬教授、南邮期刊社主任周建芳教授对上半场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南开大学原新教授、南京大学陈友华教授则对下半场发言进行了深入分析。
论坛议程(二)
7月6日,论坛聚焦数字情感劳动、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社区治理与公共参与等议题。中国人民大学刘少杰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宏观层面推动社会变迁的深刻性,指出目前社会学研究面临的挑战,为社会学研究提出深刻的建议。
我院社管专业研究生董雅妮在数智时代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从统合治理视角聚焦技术、制度、生态和主体四个关键变量,分析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治理的过程机理,进而从多方面提出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治理实施路径。
此外,我院社管专业研究生付亚宁探讨了在数字时代算法治理背景下,青年在协同治理中的参与,挖掘当前缺陷短板并提出相应机制,通过多方协同,实现技术向善与社会公平的动态平衡。
点评环节
在点评交流环节,济南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朱丽敏副教授、南邮《人口与社会》编辑部刘云主任以及《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副编审王文娟给大家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论坛总结
最后,南京邮电大学MSW教育中心主任张振亮主持了论坛总结环节。作为国内数智时代社会研究的重要学术平台,本次论坛深受学界关注,共收到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济南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20余所国内知名高校师生的高质量投稿论文206篇,论文的数量和内容的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经专家评审,选取134篇论文入选摘要集,推荐了50位论文作者现场发言,14位作者的论文在会场张贴发言。论坛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老年服务智能化、数字情感劳动、社会治理创新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推动数智时代的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文:数字人文研究院李庆真 王紫涵 摄:王紫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