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正育人 |人艺数法学院举办“青年教师的成长之道”经验分享交流会

发布者:夏云遥发布时间:2025-03-20浏览次数:54

为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人艺数法学院于319中午10233室举办“青年教师的成长之道”经验分享交流会。本次交流会邀请了社会学系吴彬老师主讲,吴彬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经历,针对青年教师成长问题分享了深刻且实用的见解,为青年教师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来自社会学、传播学、法学等相关专业的多位青年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会上,吴彬老师首先简要陈述了自身教育和工作经历,尤其强调了工作期间的国外访学和国内访学经历,指出了国内访学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其后,吴彬老师围绕青年教师的自我定位、精力分配、合作协同等核心问题。

在自我定位方面,吴彬老师指出,青年教师常面临教学、科研、外联(社交)之间的张力,在学校定位从教学研究型向研究教学型再到研究型转变的引导信号下,需慎重做出取舍。吴彬老师个人认为,教学是基础,科研是关键。虽然科研成果如论文发表数量备受关注,但教学带来的成就感更为悠远绵长,培养和影响学生的意义重大。

关于精力分配,吴彬老师强调了优先级设定的重要性。单身或未育的青年教师应珍惜当下宝贵时间,充分利用这段黄金时期多出成果。同时,要注重培养兴趣爱好,做到劳逸结合,并减少不必要的社交和事务,合理分配精力、时间和注意力。

在合作协同上,吴彬老师认为单打独斗并非最优选择,即便小规模的两人合作也颇具益处。在学科和专业发展中,老带青、青带少的模式既能实现传承,又能相互补充。随着学科边界逐渐模糊,积极开展跨界合作将为青年教师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最后,吴彬老师对青年教师们送上了贴心寄语。他建议青年教师充分发掘博士论文的价值,如申请国家社科后期资助或正式出版;评职称要尽早按照学校文件要求进行筹划;要结合国家、学校、学院和专业发展要求,不断培养和更新自己的学术专长;要重视人际关系的维护,包括同事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学术圈关系等;同时,要认识到经济基础的重要性,努力开源。吴彬老师还提醒青年教师,社会虽有复杂一面,但要坚守善良、克制、正直的底线。

吴彬老师的分享为青年教师在成长道路上应对各种问题提供了宝贵参考,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平衡教学、科研与生活,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人生价值。

吴彬老师现为社会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担任学院纪委委员、院教学督导组组员、社会学系支部书记等职吴彬老师也是我院社会学系首届毕业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学、组织社会学、数字社会学兼任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理事、阿里研究院新乡村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浙江省数字经济学会数字乡村专委会委员等社会职务入职以来主持省部级项目8项、横向课题12项,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4部,曾获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指导各类学生竞赛20余项获评“杭电钱江学者(优青)”

(人文艺术与数字媒体学院、法学院教师发展中心)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杭州经济开发区白杨街道2号大街1158号
电话:
邮箱: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浙江・杭州 浙ICP备12028388号-2.浙公网安备34030002000595号